1
谈起“ 迪迦奥特曼,这可能是众多奥特曼中最家喻户晓的一位。
自从引进中国以来,迪迦就受到了很多孩子的喜爱,剧中的一些动作和台词也被广大网友所模仿,可以说是一代人的记忆。
不过最近有网友发现了 不能看迪迦奥特曼。
这部电影已经不能在多个视频平台上搜索了。
就连豆瓣页面也消失了,原剧集的内容也被删除了。
很多网友认为,这次下架可能和之前有家长举报的《迪迦奥特曼》 暴力镜头 相关。也有网友认为,《迪迦奥特曼》的下架之前发布的 一份调查报告 相关。
报告指出,在《迪迦奥特曼》中,除了奥特曼每天与怪物战斗的情节外, 涉及武装殴打等暴力情节 。另外,这部剧里也有很多 黑色元素 。
这件事一出,网友们旗帜鲜明地分为两派:
早就该下架了,暴力会教坏孩子。
第一派观点
请滚动阅览
早就该下台了,孩子看到总是出拳,以为自己是奥特曼。
孩子们喜欢模仿,是应该整顿的!
孩子5岁就被奥特曼迷住了,每天都学着打我。他告诉他奥特曼是假的,但他不相信。我别无选择,只能关掉电视。……”
奥特曼下架了,很多人都不愿意放弃。我真的无法理解(下架很好,很棒!),中毒很深。难怪那些奥特曼卡可以炒成一万块钱,甚至更高。这不是伤害孩子的另一个方面吗?
最后不要吵着要看奥特曼,奥特曼整天打怪兽,家里奥特曼玩具不清楚买了多少。
在《迪迦奥特曼》中,全网下架,自然,正常。
应该下架,孩子不能看暴力片!
……
奥特曼太无辜了。不要把一切都归咎于动画指导
第二派观点
有什么暴力行为,之前一群人看到大部分都没事,怎么现在就有事了?
说不出话来,迪加让孩子们相信光。小时候也看过《马虎大王镜花爱情》的童年阴影动画,没看我们歪。
家长自己长点心,不要把一切都归咎于动画指导,也许是自己的问题?一切都要靠环境,一切都要靠检举。
动画也要尽快分级。家长不当作,每次都把问题扔给别人。
“挺无语的 我们这一代谁没见过奥特曼?为什么我没有暴力?孩子怎么还不看家庭教育?
无缘无故,自己正确引导不好,怪别人奥特曼。
为自己失败的教育找借口
在当年80后的动画片中,妻子吃掉了丈夫,似乎没有影响我们长大的暴力倾向。
这不关奥特曼的事。我们从小就看大,没有看到任何大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父母引导我们,向孩子解释奥特曼。世界并不总是光明的。也有黑暗的一面。孩子们也应该触摸黑暗的一面,了解黑暗的一面。
还是要看孩子的正常认识,正确把握。
经过整改,这部剧今天又上架了,不少网友大喊还是要相信光!
对于下架这件事,无论是拍手称快还是义愤填膺,我们都不应忽视其最重要的部分——孩子的感受。
2
儿童的世界与成人不同 。我们觉得看不看动画片和电视剧都是小事,但是在孩子眼里,他们喜欢的奥特曼看不见,这是大事!
失去你喜欢的东西, 相信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会有发脾气,也许 会在黑暗中哭泣,可能会撒泼耍赖,倒地不起。
例如,母亲成功地安抚了孩子▼
但是如果安抚错了,不但没有效果,孩子也会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可能会受到伤害。
错误1:否认孩子的感受
看看下面的场景↓↓
在餐厅里,一个孩子在喝酒时玩吸管。结果,他不小心把饮料推到了地上。当他看到饮料散落在地上时,孩子哭了起来。他的母亲安慰他说:不要哭,这只是一杯饮料,不要哭!
结果,孩子哭得更厉害,还尖叫起来,母亲继续说:别哭,这么多人看你,丢不丢人!
母亲的话似乎很合理,但事实上 否认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的饮料散落时,他会非常伤心,但成年人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此时,他想要表达的所有情感和感受都被父母的理性所阻碍。
对处于痛苦中的孩子说一切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相当于破坏和鄙视他的真实感受。
因此,如果我们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那似乎是安慰,但孩子不会买你的账。
错误2:给孩子讲道理
同样是上面的场景,有些家长不会否认孩子的感受,他们肯定孩子,但是他们这样说:
我现在不能喝酒了。我只是告诉你不要玩水杯。如果你不听,你就会明白你的水杯一会儿就会掉下来。我早就告诉过你,吃饭的时候可以安心吃饭。不要不诚实,就不要听。好吧,这次诚实吗?
相信此时孩子的情绪不仅得不到缓解,一定更加严重。
事实上,这些道理我们不说,孩子自己也能体会到,道理大家都懂!
此时此刻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有人帮他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
错误3:过早的共情
很多父母都知道如何同情孩子,所以为了表达自己的理解孩子和理解孩子,他们会在孩子第一次生气的时候说:你现在很生气,对吧?你很难过,对吧?
说实话, 这种套路一点都不好用 。
因为即使我们再了解孩子,也不是孩子本人, 我们不能准确地为孩子表达他的感受 ,即使是悲伤也会有无数的根源和理由,我们怎能说:我完全理解你?
当你不理解孩子的时候,很容易说出这句话,孩子也很容易 你可能得不到太多的安慰,但你会感到无力 ,你不理解他,因为他清楚地知道。
3
那么如何有效地安抚一个孩子,帮助他减轻负面情绪呢?
认真倾听
前面说不能过早的共情,怎么算过早?
也就是说,在孩子表达之前,我们会为他说话。这个顺序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想达到同理心,我们 一定要先听孩子说,让他把憋屈、生气的事情说出来。
不要打断他,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价他,不管我们觉得孩子说的话多么幼稚、荒谬、可笑。
听他说,让他说完说完。我们只需要看着他,适当地回应他,确保他的情绪发生是正常的。
这种没有批评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他的情感输出管道是畅通的。他处于一个安全、自由、充满爱的环境中,自然交谈后疼痛会减轻。
接受和共情
有家长说:我也可以倾听和同情孩子,我都说理解她,怎么还是不行?
假设一个孩子失去了心爱的物品,孩子哭了,母亲反应:
A. 我知道你很难过。当你的东西不见了,你感到很不舒服。妈妈知道了。没事的。别哭。(然后我会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快乐)
B. 没有你的东西你很不开心,对吧?如果我喜欢的东西不见了,我会很难过。我妈知道这种感觉很不好,想哭就哭。(不做什么,只是拥抱,或者默默陪伴)
第一种反应是怜悯,是劝说;
第二种反应是共情,是接受。
这两种反应的区别是:我能理解你的经历,我能让你情绪化吗?
当我们对孩子的经历有了深刻的理解时,一般都能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就能接受他有这样那样的情绪。
孩子失去心爱的东西后,进入悲伤状态是正常的。 假如能感到悲伤,那么过了一段时间,他就会自己出来。
但是如果我们强迫他进入悲伤,就会导致抑郁,甚至变成自我否定和攻击。
正确的做法是: 我理解你现在的状态。我接受你现在的无助和悲伤,接受你现在的痛苦。你可以和你的情绪在一起。如果你找不到陪你的方法,我不会打扰你,只是静静地站在一边。
这样做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会理解自己的心情,会有力量走出悲伤。
所以,当孩子因各种原因发脾气时, 不需要教育,只需要被看到 ,只要父母重视他的感受,负面情绪就会好一半以上。
假如我们能够恰当地面对孩子的情绪,慢慢地,孩子也会学会了解自己,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思辨绘本/青少英语 任选一门*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