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教育研究有三方面:鸟眼、蜻蜓眼和蚂蚁眼。这三个角度对应的是宏观、中观和微观。在一定程度上,园本课程的建设也体现了三个视角的层层递和贯通。在此指导下,我们遵循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逻辑,依托独特的玉山资源,形成了木趣、虫趣、农业趣、泥趣等典型课程开发项目。在全息游戏学习中,我们强调儿童与自然的联系,与经验的联系,与自我的联系,致力于获得生命融合的完整教育。
鸟眼:理清核心价值观
孩子:在全儿的培养理念下,从五育融合的角度开展趣味课程活动,让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探究观念,提炼各种关键能力,培养必要的品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程方面:在大课程教育理念下,结合自然、生活、游戏等要素,构建以儿童为基础、以一天生活为基础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实现自然教育的园林解读、内容的课程建设、生活的实施和机制的正常保障,追求求真、善、美的课程文化愿景,指向教师和儿童的生命成长。
求真是指课程体现真实环境、真实资源、真实探索的本真特征。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利用自然和生活资源构建教学内容,营造自然、真实、互动的氛围,打造自然、儿童、生活的游戏场所。善是指通过与自然场景的不断积极对话,挖掘人性的善良,引导孩子感受环境中美好的事物和时空的变化,从而与自然、生活、地方文化建立联系,学会敬畏自然,善待生活。至美是指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引导孩子学会在自然、社会美,欣赏美,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创造美,激发孩子对美的内在追求和珍惜,通过美的培养,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教师的专业发展、儿童的经验成长和整个幼儿园课程文化的培育是相互融合和共生的。我们应该以系统思维、联系思维和发展思维来看待趣味课程的价值体系,从而在思想层面实现一盘棋的建设理念,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方面寻找幼儿园课程文化的发展背景。
蜻蜓眼:理清课程结构框架
课程是成长,表面上是教学内容和活动的形成,本质上是儿童发展空间和可能性的增加。如何充分扩展概率?这就要求我们用蜻蜓之眼来降低重心,找到课程落地的支点,构建健全的课程语境体系。
在利用资源利用课程的总体理念下,我们遵循自然教学理念,以生态资源为课程开发的切入点,选择儿童喜爱的生态资源,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比如以竹子和农产品为代表的植物资源,以昆虫和鸟类为代表的动物资源,以泥沙为代表的地质资源,以关键经验为基础,即木材兴趣、农业兴趣、昆虫兴趣和泥浆兴趣,产生系统完善的趣味课程体系,进一步开发生成游戏课程、艺术课程、种植课程、探究课程等。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和孩子的经验,从而引导儿童利用资源进行深入、创造性的学习探索。
比如在农业兴趣课程的结构中,通过对农业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梳理出以农业工作、农业食品、农业器械、农业习俗、农业为代表的五农教学资源。基于这些资源的特点,我们将课程分为四个部分:近农、亲农、参农、农业。内容安排以时令节气为线索。随着一年时间的变化,农业兴趣课程分为四个阶段:春季种植、夏季管理、秋季收获和冬季享受,渗透到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扩展到家庭和社区,让孩子们在多样化的种植和饲养中体验和重复古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的规律,感受农业文明准确把握自然规律的智慧。
蚂蚁之眼:明确课程实施路径
要使趣味课程焕发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依靠内部机制的催化。在将教学资源转化为儿童体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像蚂蚁感知地面一样,用我们所有的感官倾听儿童的话语,倾听老师的声音,倾听活动中像蚂蚁感知地面一样,从而深入学习和探索,让每个人都能触动幼儿园课程变化的灵魂。在行动路径上,我们的做法是掌握三全原则。
全要素-联通资源,指向儿童的多元体验。幼儿园课程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结构功能体系,根据一定的关系。它的规划需要诉诸整体思维,每个人都需要把材料和设计活动放在一起。在农业兴趣课程实践中,资源不再是单一的,而是整合流通。以创意丝瓜络为主题下的制作挂帘活动为例。除了以收获的丝瓜络为主要装饰材料外,孩子们还将玉山上的松果和树枝与父母收集的树叶结合在一起,用于挂帘装饰。这些收藏包含了自然旅程的记忆,产生了孩子们无限的独创性和创造力,不断推动新的教育成长点。
借助三只眼构建的趣味课程,归根结底是儿童与万物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与真实自我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与儿童共同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我们以坚定的信念、飞翔的感情和超越的理想,努力使儿童的教育理念更加响亮,使课程更贴近儿童的心灵。
思辨绘本/青少英语 任选一门*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