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基本上都伴随着各种问题行为:
任性哭闹,发脾气,撒谎,磨蹭,骂人,太粘人,甚至摔东西,打人……
要处理好孩子的问题行为,首先要了解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隐性需求。
为什么呢?
由于小男孩刚刚有了一个小弟弟,与母亲独处的时间减少了,即使母亲和他一起玩也常常心不在焉,时不时地去看小弟弟。
只有在追他刷牙的时候,母亲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让他觉得母亲又是他一个人了。
之后怎么解决?
母亲和小男孩约好了,假如他每天9点马上去刷牙,就可以来妈妈怀里听一个故事,小男孩的拖延立刻停止了。
第二个要求:争夺权力
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孩子似乎突然从某一天开始,变得特别无知?
以前还是你说什么是什么,但是现在,为了穿什么衣服也可以哭半个多小时。
这种无缘无故的固执常常让你生气不打一个地方,根本压制不了想要整理孩子的冲动。
当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他的一切都是由你决定的。
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自我意识也在慢慢觉醒。他有自己的观点和好恶,所以他必须从你手中夺回说了算的权力,通过决定自己的事情来决定自己的存在。
你只需要改变你的想法。以前,你直接以大老板的姿态指示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但现在,你要把孩子当成人。
要告诉自己,孩子和你一样平等,要他变好,你不能简单粗暴地给他下命令,而是和他谈判。
例如,当一个孩子坚持在雨天只穿一件衣服去上学时,你威胁他不穿外套就不要出去。这根本没用。即使孩子在你的压力下穿上它,他也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脱下外套。
那我们该怎么和他谈判呢?
你可以告诉他,你希望他穿上外套,因为下雨降温,他可能会感冒,如果感冒了就不能去学校和同学一起玩。
然后你可以问他是否愿意穿一件颜色很好的外套,穿起来会很好看。雨停了,他可以脱下外套。
第三个要求:惩罚和报复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这种原始感情的报复,从婴儿期就开始萌芽。
比如,有些孩子在妈妈出门的时候会哭得很厉害,但是妈妈刚回家的时候他们会故意不理,希望妈妈也能尝到被抛弃后的感觉。
孩子的报复行为还有很多,尤其是当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无法在权力纠纷中扳回一局的时候,就会做出各种报复行为,比如偷窃、扔东西,甚至打人。
放不管当然是不可能的,讲道理的孩子听不进去,以恶制恶更是适得其反。
教一个绝招,戳破动机。
也就是说,当你认为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出于报复时,你可以直接问他,你这样做,想看我生气吗?
大多数孩子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即使嘴上不承认,脸上肯定会有憋不住的骄傲。
然后你可以继续问下去,比如你想看到我生气,是不是因为上周末说要带你去游乐园,但最后没有去?
有时候,当你找到问题的根源时,也会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
你可以向孩子解释当时的情况,请他理解你。
只要你能打开孩子的心结,这些出于报复或惩罚的问题自然会停止。
第四个要求:懒惰
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
这种情况与孩子的子孝,谈工作鸡犬不宁的情况,与孩子的这种动机有关。
你为什么这么说?你认为,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不管题目有多难,工作有多少,他都要按时完成,才能应付老师的检查。
当一个孩子从这件事中尝到甜头时,他会觉得只要我笨,我父母就会帮我。他懒得去想他不能解决的问题。简言之,他可以和你一起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学会让孩子承担后果。
他不是要提到十一点吗?你让他提到十一点,当他第二天起床感觉很不舒服的时候,自然不会轻易拖延。
他懒得动脑子,你也不急着为他做题,等到他因为错题太多而被老师批评,他就知道自己一定要认真。
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并不等于让孩子的处境雪上加霜。
孩子熬夜早起,被老师批评已经够痛苦的了。这个时候,你不应该说他活该,早说你,你不听,还应该威胁孩子不要再给你买新书包。
因为这反而容易刺激孩子的叛逆情绪,造成报复性的问题行为。
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我们才能真正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思辨绘本/青少英语 任选一门*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