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
01教育理念的误区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监督者和管教者,具有绝对的权威。在这种观念下,人们建立起了双重价值判断标准:自己是成人,可以放松娱乐,而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应当多看书学习。殊不知,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榜样。
02教育目标设定的误区
英语启蒙教育与英语教学有着本质区别。英语启蒙教育的目标立足于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对英语语言系统的敏感性,初步感知不同文化的语言魅力。它侧重于培养幼儿的语音意识、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并为日后正式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不应当以可记忆的单词量、对指定教材的理解、以及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为衡量标准。
03施教主体的误区
(二)原因分析
01父母对英语启蒙教育的认识不足
早在1996年,美国康乃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外语储存在“布罗卡斯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经无法将外语储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同时,脑科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布罗卡斯区”(即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的灵敏性在幼儿时期最强,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将直线下降,因此成年人掌握外语的速度远远没有儿童迅速。
02我国英语启蒙教育的语言环境发展不均衡
03中国父母的英语素养普遍不高
尽管80后、90后的父母虽然较之前几代人已经在英语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能够深刻理解语言习得的规律和次序,并身体力行的按照这些规律和次序学习英语的人非常少。他们大多数是追随高考的“指挥棒”,最早接触英语就是从背单词、背课文、学语法开始的,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英语启蒙教育,把握不好英语启蒙教育的“边界”。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父母在英语启蒙教育中的“过犹不及”或“不作为”。
(三)应对策略
01把握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3个月:嘴里会嘟囔一些东西,会把头转到有声音的方向。
6个月:会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吸引家长注意。
9个月:会发出更多的声音,听到熟悉的人名或东西会转头看。
12个月:会叫“爸爸妈妈”,对简单指令做回应。
15个月:会模仿新词汇,理解大约50个词。
18个月:有时会突然说出大量词汇,进入语音爆发期。
24个月:理解与句之间的关系,能清晰表达想法。
36个月:能理解复杂的长句,掌握句子的构成规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婴幼儿启蒙专家李钰靖表示: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童谣、儿歌、故事、儿童脱口秀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些素材以听为主,它包含优美的节奏和韵律,能够较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对于1-3岁的孩子,可以增加一些难度事宜的英美原版动画片或幼儿英语绘本,鼓励孩子指认书中的物体、重复书中的单词,通过插图进行情境应对,积累语言经验。3岁之后,可以考虑让孩子接触相对比较专业的语言学习。
02以帮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为主线
阅读是培养思维和文化感知的重要途径。阅读的核心是培养阅读兴趣。
全球最大童书出版社Scholastic与全球Top25的调研公司YouGov合作发布的《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第六版》(2017)显示,2016年美国77%的父母在孩子1岁以内就已经开始亲子共读,56%家有0-2岁幼儿的父母能够坚持每周共读5-7天,而家有3-5岁孩子的父母,能坚持这个频率的比例是62%。与此相比,我国在推动儿童阅读方面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03父母要发挥好学习者、倾听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后劲。在孩子英语启蒙教育的道路上,家庭是第一环境。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为孩子创造一个平和的家庭环境,发挥好学习者、倾听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让孩子语言的海洋里尽情玩耍,长的是水性,享受的是乐趣。
思辨绘本/青少英语 任选一门*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