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1922-2017)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轨迹堪称中国交响乐史的缩影,他的创作成就是中国交响乐史的丰碑。
朱践耳
2022年是朱实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陆续在全国各地举行。10月23日,由中国文艺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文艺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上海交响乐团承办的纪念朱实耳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
音乐会纪念朱耳诞辰100周年
漫步先生的交响人生,第一个室内乐黑胶唱片
11部交响曲,17部管弦乐,15部室内乐,8部声乐作品……在近70年的创作生涯中,作曲家朱践耳涉足绝大多数体裁,留下无数优秀音乐作品。
在纪念音乐会上,驻团指挥张洁敏,助手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响乐团,演奏了朱践耳的四部作品——《元宵节》、《钱岭素描》、《水龙吟》、《第十交响曲》。
管弦乐元宵节将彝族音乐与潮州音乐元素巧妙结合,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充满欢乐与欢乐。
交响乐组曲《钱岭素描》是朱实耳去贵阳观看苗岭之声音乐节。在现场生活了一个月后,他感受到了成千上万的作品。朱实耳第一次听到苗族和侗族纯天然的民间音乐,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他写了一本《钱岭素描》,描绘了侗族和苗族人民的生活和当地美丽的风景。
女高音黄英在上海首演了女独唱和弦乐乐队《水龙吟》。朱以苏轼的《水龙吟》为词,为女高音和乐队描绘了一种梦幻而不梦幻的意境,巧妙地加入了昆曲、福建南音等元素,具有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
《致·黑胶唱片练耳
在唱片中选择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创作时间跨度和多样性。不仅有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声乐作品,还有朱之耳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根据其室内音乐改编的管弦乐版《丝绸之路梦》。
乐团经常表演朱先生的作品,但这是第一次录制室内音乐。唱片中的作品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丝路梦》中使用了很多音箱,而《水龙吟》则使用了不同的特点,更多的是意境的创造。多次指挥朱实耳内容的张洁敏说,他是唱片录制的指挥。
朱曾坐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看乐谱
他的交响曲是一座连接中国和西方的桥梁
原名朱荣实,为践行聂耳精神,21岁时改名为践耳,‘践耳’就是践行聂耳走过的道路。 1975年,朱践耳调入上海交响乐团,成为常驻作曲家。
在创作生涯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进入花甲之年,他开始写大型交响曲。
64岁时,朱实耳完成了第一部交响乐,这在中外音乐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由于他所写的主题和他摆脱旧的写作理念,朱实耳写得非常困难。然后,朱实耳以每年一两次的速度创作。每部作品的风格、内容、风格和技巧都在发生变化,并将有新的创作。
1985-1999年,朱践耳继续创作了10部壮丽的交响曲,加上《小交响曲》,共写了11部交响曲。这个数字是一位老人用毅力创造的传奇。一些交响乐在概念和技巧上的现代水平甚至远远超过许多年轻作曲家——他不仅具有古典音乐创作技巧,而且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作曲技巧供自己使用。不仅创作内容新颖,创作技巧也新颖。
在兼收并蓄,立足超越的指导下,朱实耳照亮了他一生的创作之路。他走上了中国交响乐民族化之路,也是西方音乐世界了解中国音乐创作的重要窗口之一。
2016年,朱践耳亲笔书感谢上海交响乐团拯救了他的交响梦
上海交响乐团演唱了朱践耳的每一首交响曲,乐团也非常熟悉朱践耳的创作风格。2016年10月,上海交响乐团举办了朱实耳作品专场音乐会。音乐会结束后,94岁的朱实耳坚持上台,并赠送了一个字真心感谢上海交响乐团拯救了我的‘交响梦’。妻子舒群后来说,这是他一夜难眠,煞费苦心才想出最合适的两个字救。
在中国交响乐史上竖起了一座备受尊敬的丰碑,朱践耳先生在担任上交作曲家期间写的11首交响曲。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于龙认为,朱之耳交响乐是一座连接当代中西音乐文化的桥梁,承载着中国老一辈音乐家的理想,激励着年轻一代勇往直前。上海交响乐团继承和发扬了朱之耳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将中国音乐推向世界。”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
思辨绘本/青少英语 任选一门*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