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语言学习要遵循“听、说、读、写”的基本规律,那么英语启蒙一定要从听力训练开始。今天就来说说“磨耳朵”吧!
时间累积 环境质量=良好的英语启蒙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从“听”开始的,比如我们的母语:从出生到一岁左右,经过大量的倾听,我们会尝试学习一门语言。整整一年的听力输入是未来语言发展的基础。同样,学习第二语言也需要积累大量的时间,率先听。
语言是如何被我们接受和理解的?以母语学习为例:一开始,妈妈会用一杯水问“你喝水了吗?”然后给孩子喂水。重复了很多次之后,妈妈又问“你喝水了吗?”孩子马上就明白了“我喝水了”,而不是分析“你喝水了吗?”这句话中的主谓宾。
英语学习和母语一样,都需要沉浸在日常环境中,根据场景理解“习得”(Acquisition),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用。这些都是学校课程和成人英语的“学习”(Learning),这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要使“磨耳朵”有效,必须离不开“大量英语时间”。 有效的英语环境。
“磨耳”,姿势要正确。
要有足够的时间,大量的听力输入来“磨”。
提高孩子的英语听力需要大量的日常“沉浸”。时间标准大致可以理解为:每天坚持1小时输入=基本应用水平;2小时=中级水平;3小时以上=高级水平,即双母语水平。
每日挤出1~2小时并不难,难的是做好碎片化的时间管理,长期坚持,这是对父母的双重考验。
要结合场景理解,高质量有针对性。
“磨耳朵”这个概念现在很流行,但关键是方法是否正确。如果零基础的三岁孩子直接听CNN广播,估计一天“磨”十个小时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听力输入不仅要考虑“量”,还要考虑“质”。
“磨耳”的“质”,就是要结合场景来理解。这两点主要有:
第一,要接近孩子的理解水平,一般建议是孩子踮起脚尖就能达到的水平。
我的大宝从三岁开始,从类似开始。《Brown Bear》简单的绘本,最简单的动画片《Big Muzzy》开始;然后逐渐提高难度:绘本升级为每页有两三个句子。《My Dad》、《My Mom》、《Goodnight Moon》,漫画还调整到需要一定的听力积累。《Peppa Pig》。
在选择绘本和漫画时,一方面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只有了解他的爱好,才能选择他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基于孩子的实际水平:判断孩子的理解水平,最直观的就是看他的反应。比如给三岁的大宝读《A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绘本,她听了几句就不耐烦了;但是当她四岁的时候我再说一遍,她就能从头到尾津津有味地听到。另外,还可以结合内容相关的互动问答作出判断。
需要场景协助,让孩子在多次重复中逐步加深理解。
无目的反复播放的英语音频只是一个无效的背景,对孩子的英语启蒙没有影响。即使是英语儿歌,如果不结合场景,孩子也不一定会唱,也不一定懂意思。因此,场景帮助非常重要。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动画片
优点:最直观的方法。即使不太了解电影中人物的对话,孩子们也可以结合游戏场景猜测大部分。
缺点:动画片太有趣了,可能会让孩子即使听不懂,也会愉快地看下去,结果耳朵可能还是白磨了。
改进策略:第一,尽量避免选择难度太大的漫画,或者偶尔作为娱乐来播放,等孩子能力提高了再尝试;第二,对于难度适中的漫画,建议提取音频,让孩子看完视频后反复听音频。这样,孩子在看视频的时候,可以根据一些只能通过图片理解的内容,在纯听音频的时候加深理解,逐渐提高听力水平。
绘本
优点:可根据图片进行猜测和理解,趣味性较强。
缺点:受父母发音水平的限制;有些生僻字的绘本,连父母都要反复查字典;词汇重复不够,听力积累效果不够好。
改进策略:我们可以尝试从网上找到英文绘本的正版音频来补充;当你阅读困难的绘本时,你可以先试着阅读它们,熟悉它们,并标记生僻字;此外,还可以使用分级阅读材料进行辅助阅读。一般分级阅读材料词汇难度低,重复率高,有利于听力积累。但由于词汇难度有限,分级阅读材料通常不有趣,建议作为绘本阅读的辅助材料。
儿歌游戏
优点:简单,好听,朗朗上口,孩子感兴趣,尤其适合三岁以下婴儿的启蒙。
缺点:相应的场景不够多,孩子可能只是跟着唱歌发音,学习语言效率低下。
改进策略:最好在表演相应场景的同时带孩子唱儿歌。比如洗手的时候,可以唱相应的儿歌,唱关于兔子的儿歌,一起学兔子玩蹦蹦跳跳的游戏。
一般来说,磨耳朵需要时间和更多的“有效期”。听力水平对孩子的英语能力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所以值得关注!
看完妈妈为孩子的教育付出的精力和耐心,不禁觉得全世界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很用心!万事开头难。语言的成功积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爸爸妈妈的不懈努力。不要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犹豫。学习能力比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宝宝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技能,爸爸妈妈应该和他一起加油!
思辨绘本/青少英语 任选一门*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