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试图用识字卡片来启蒙。我见过的一些家长甚至在摇篮期就开始这么做了。首先我们要肯定这些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希望孩子早一点掌握语言能力,因为语言能力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里涉及的具体操作问题是:用识字卡片给孩子做语言启蒙工具,是否有可能会造成伤害?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最有力的工具。沟通是一种互动,互动必须是双向的。比如在人类的语言互动中,我们首先要专心倾听对方的声音,然后相应地回应,包括及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反应。
同时,识字卡片上的词汇往往是名词。2015年的一项针对45名发育正常的幼儿的语言能力研究(见参考文献)发现,儿童词汇中动词的数量比名词的数量更能预测语言能力的后期发展。动词的类型和孩子们能正确组合的单词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即幼儿能区分的动词类型越多,他们能够组合出的词组或短句就越多。比如孩子一旦理解了“吃”和“穿”是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类型的动作,他们就能够分别用它们与正确的对象名词组合:吃豆豆、吃果果;穿手套,穿袜袜等)。动词、还有形容词等非名词类的词对幼儿来说才是学语言的“抓手”,让他们能够把单词串在一起,形成短语;并且进一步掌握正确的全句语法规则。
学习在有意义的环境中进行时,最为有效;语言学习也一样。幼儿在池塘里喂鸭子时,比在卡片上看到鸭子时,更容易学会“鸭子”这个词,而且会模仿和体会鸭子游水、走路或吃食的动作。这样的现场教学才会印象深刻,长久不忘。
我们要的不是单词量的堆砌,要的是语言组织能力;我们要的不是训练各种条件反射,我们要的是培养正常的人际沟通方式。识字卡让语言学习变成了小测验,而且是未经培训就劈头盖脸而来的摸底测验。当家长举着卡片,一次次对孩子吼叫着“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时候,不仅让自己失去了耐心,更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那些“有幸”通过了卡片测试的孩子,这也是从小就踏上了成为“考试机器”的节奏啊。
语言存在于我们所做的每件事中:起床、穿衣、吃早餐、游园散步、整理玩具、打扫卫生等等。不要试图把对幼儿的语言教学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剥离出来。那这样是非常低效、甚至有害的。下次当你拿出这些卡片时,问问自己,是否有一种更愉快的方式可以跟孩子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同时提高TA的真实的语言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思辨绘本/青少英语 任选一门*1课时